乡村振兴加速跑 构建桃花源发展新格局

2022-02-10 09:34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近年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市先进,全省一流”为目标,以示范片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以片促区,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被评为全国首个“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基地”和“ 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和2020年连续2年获评省、市脱贫攻坚考核先进区县市及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区县市。汤家山村农宅合作社改革经验入选2020年“全省改革案例100例”。现就我区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位于常德市西南35公里,是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全区辖桃花源镇和桃仙岭街道一镇一街道,15个行政村、2个社区。面积142.48平方公里,人口约3.87万人。监测对象及脱贫对象涉及15个行政村,全区现有监测对象及脱贫人口共663户1950人,其中监测对象34户64人。

二、工作成效

一是毫不放松抓好防返贫监测。出台《桃花源旅游管理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对全区9000多户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排,并逐户实行“精准画像”,经摸排,将全区34户64名监测对象(其中突发性困难户29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脱贫不稳定户3户)纳入监测范围,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户施策采取针对性帮扶,2021年全区无1人返贫致贫。二是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重点”。我区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根本之策,2021年投入乡村振兴产业的专项资金641万元,占2021年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的60%,全区共有特色扶贫农产品22个、特色产业合作社10个、庭院经济、产业帮扶覆盖率达到了100%,经济合作组织与监测对象、脱贫对象签订利益联接协议率达到100%,户均年度分红达830元以上。就业是确保监测对象及脱贫人口不致贫返贫的稳定渠道。我区通过开展务工信息动态监测、定期组织就业培训、设立公益性就业岗位、实施就业奖补政策等措施,全方位推动就业帮扶。我区2021年务工人员822人,超过去年务工总数,2021年公益性岗位87人,超过去年公益岗位设置总数。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成为我区监测对象及脱贫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我区监测对象及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为16739元,平均纯收入较上年度增加25.73%。三是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扶持小额贷款,2021年全区小额信贷投放任务为60万元,全区实际投放79万元,完成率达132%。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卓见成效,全区15个行政村均成立卫生协会,协会作用发挥明显,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了户厕改造1000座,新建公厕4座。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进,2021年,黄土坡市级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白鳞洲市级美丽乡村成功获批。

三、创新思路谋发展

扎实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加大对我区特色品牌的创建、认证及宣传推广工作。培育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和龙头企业,辐射周边。以汤家山村为例,着力推进围山渠生态宜居风光带和花溪谷特色民宿体验园、天美休闲农业体验园、擂茶非遗文化体验园“一带三园”建设,以天美农业为龙头,设立2000亩的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带动村民开展皇菊、草莓及擂茶相关农产品种植,吸引了200多人回乡创业就业,返乡人员赶超外出打工人数。

构建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积极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一体的特色全产业链。桃花源根据自身特色,精准规划各村发展定位,如汤家山村创新乡村旅游“私人订制”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民宿、蔬果采摘等休闲产业,定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土坡村挖掘廉洁文化,建设紫荷园、悟廉园等景点,被授予市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定位为廉洁文化村。一村一品,互补互衬,联点成片,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

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通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做精做优休闲旅游业,促进产业融合。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及小而精的特色小产业,带动全体农户增收致富。立足乡村环境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导,在乡村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休闲康养、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也是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区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共同把桃花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