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绿叶扶——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乡村振兴示范片掠影

2019-04-15 08:4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徐志雄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清江浦村果桃基地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乡村振兴示范片所属的汤家山、桃花源、黄土坡、清江铺4个重点村,与桃花源景区交错相邻,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一脉相承。如何顺势而为,让传统产业借助景区辐射圈优势,培育田园风光、休闲农业、乡土文化、农家美食、生态康养等“乡村慢生活”,强化乡村产业支撑,着力打造农耕文化体验示范区。如今,这一方土地上,正吹响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号角,构建起多元产业体系,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镜头一

    4月3日,雨后初霁。一条坑洼的砂石路通向清江铺村的2200亩果桃基地。

    路左侧,大片的桃树进入眼帘,桃花大多已凋零,落了一地残红。

    村支书郭继廷有些不甘,拿了手机过来给记者看几天前拍的照片,果然花枝烂漫,如云蒸霞蔚一般,颇为壮观。

    复前行,钢架结构的大棚里,数百株樱桃树伸出青碧的枝桠,上面缀着成串的小青果;另一旁,成片的桑葚林也挂了青涩的果,隐在宽大的叶下,很是可爱。果园主人何德锡称,4月下旬两种水果就可以采摘了,盖大棚一是避雨,二是防鸟。“这里生态好,鸟太多,不得不防。”他笑道。
何德锡曾是浙江义乌上溪镇山坞村村主任,因推行“十里桃花坞”品牌,带领村民致富出了名。2013年的山东农博会上,他听说桃花源原型地的桃树有花无果,加上常德人的热情相邀,便一时动了心。

    随后,清江铺村成立常德市“双湖花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方式种植优质果桃,何德锡个人投资700多亩。果园以游客观光采摘为主,同时供应桃花源景区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可观。

    “自家土地流转7亩加上资金入股2万元,还可以在果园务工,一年可以增加收入六七千元。”村民郭秋海告诉记者,从去年起,果园已进入丰产期,“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若不是今年雨水多,这条路早就修好了。”临行前,郭继廷不忘给村里打广告:“采摘时节来村里休闲游玩,林下土鸡、生态蔬菜都有,游客只管来。”

    镜头二

    清爽沟渠沿平整的路面延伸,数丛花木环绕青砖矮墙,苍翠的山壁映着白墙灰瓦的小楼,这是紧邻桃花源核心景区的汤家山村村居。村民李姣的家就在其中。

    前厅,方形的茶台,画架插花小饰品,玩的是城市小清新路线;宽阔的中厅,摆放着数张大圆桌,大碗粗碟满桌堆放,走的是粗犷热闹的乡村纯朴风格。最奇的是后厅贴着山体石壁,一股山泉从石缝间汩汩流出,落在粗大的瓦缸中,清亮得让人看一眼都舒服。

    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山泉农家,主营擂茶及农家小吃。2017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李姣返乡创业,依靠的是传承本土古老的擂茶手艺,还有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的好政策。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出台试点方案,在汤家山村进行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摸底,组建归园居农宅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计划对流转的宅基地和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民宿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这两年,村里修路通渠,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观。”李姣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既陪伴了父母,又可在家创业,两全齐美。”作为汤家山村归园居农宅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首批社员户,李姣和其他5户村民一起,利用自家闲置农宅发展农家餐饮和乡居民宿。合作社统一的管理、宣传、推广,让汤家山农家休闲旅游声名鹊起,大家也尝到了甜头。

    桃花源镇党委书记聂大远称,根据规划,未来3年,汤家山村将吸引1亿元社会资本,盘活100亩闲置宅基地、50幢闲置农房。在汤家山村村部的宣传展板上,一个含风景圈、康养园、露营谷、农耕文化区、文化遗产项目区等多功能区的规划图已然呈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