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优势产业 打造世人向往的理想之境——访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
常德日报记者 唐卫平 徐志雄 罗蜀成
常德素以“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美称名扬四海,桃花源更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名片、金字招牌。近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扎实推进旅游立区、产业兴区,在发展中持续壮大,全区游客接待量连续2年增长超过30%,全区经济稳步提升。
“聚集优势产业,把做大做强旅游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发挥‘旅游+’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全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让桃花源真正成为世人向往的理想之境。”近日,在接受常德日报记者采访时,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如是说。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伍彩霞。资料图
品牌创建,塑造“品质桃花源”形象
“桃花源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要美在其形,更应美在其神。” 伍彩霞表示,作为常德旅游产业的重要阵地,桃花源要谱写好产业发展新篇章,品牌创建是关键,“金字招牌要擦亮,必须丰富其内涵。”
桃花源重新开园后,建成了以秦谷、秦溪、桃花山、桃源山、五柳小镇、五柳湖、桃花源古镇、山水实景演出、桃川万寿宫9大景观为主的游览体系,景区面积由2平方公里增至近20平方公里。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文化景区、全省首批十大文旅特色小镇、全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并进入预备名单。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桃花源乃至全市人民的梦,我们都是追梦人。”伍彩霞告诉记者,管理区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创建促转型、以创建促融合,让5A创建成为桃花源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围绕这一目标,在闭关三年大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管理区投入近3000万元对景区进行升级完善,严格对照5A创建标准,在秦谷新建了拓展训练基地,在古镇开发了演艺项目等,完成天工六艺坊衍生品系列开发,桃花源生活馆规模效益稳步增长,新开发刺绣、布艺、农产品等文创产品近100种,一批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研学旅游、乡村旅居等产业相继入驻。今年,管理区整合资金新投入8000多万元,实施了100多项5A创建提质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景区软硬件水平。
与此同时,桃花源还通过精彩活动、高频宣传、区域合作、政策激励等举措做实市场营销。近三年来,举办各类营销活动近百次,设计了1000多条包含桃花源的线路产品,针对旅游企业出台营销奖励办法,长期稳定送客旅行社有300多家,重点客源地涵盖10多个省市。团队游客连续两年翻番,累计上榜中央、省级媒体200多次。
“旅游+”战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从传统的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方式转变,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伍彩霞称,目前,桃花源正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研学基地、健康养生等新业态产品,通过旅游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速点燃桃花源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的五一、国庆假期,桃花源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以旅游+民俗、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演艺等方式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成为湖南文旅新的“引爆点”,先后12次央视推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多次报道,影响力大幅度提高。
针对乡村旅游、民宿客栈等产业,管理区设立了300万元专项产业奖励资金和10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天美农业、鲜达农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建立了中蜂养殖、富民农副产品、双湖花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发展家庭农场11家,打造了五柳湖擂茶、汤家山皇菊、白鳞洲蔬菜、黄土坡湘莲等一村一品、四季体验的多元化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管理区积极与景域集团、凤凰文旅、东方园林、大湖股份、水井巷、中国营地教育研究院等30多家有实力大公司进行了对接,全力以赴促成旅游项目落地签约。目前,全区重点在谈项目5个,已签约投资项目4个,已经启动前期或动工的项目20多个。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