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现象探源——从武陵区领跑发展看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自信

2014-04-16 17:0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李寒露 通讯员 袁宗文 孙家辉 万成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编者的话】

    去年以来,武陵区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构建“幸福武陵·完美社区”和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持续保持了发展质量、群众收入、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基层保障、和谐稳定六个方面全市领跑的优势,并实现了城区征地拆迁“零事故”、 违法违规建设“零增长”、 棚户改造政策“零差错”、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零扣分”、赴省进京上访“零指标”。“五个零”的背后,是实力的象征,每个“零”都关乎民本。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政通人和、富有朝气的武陵。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五零”现象探源》,从深层次探讨和分析武陵区实现“五零”的原动力,这也为当前正全面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个鲜活样本。

    3月的武陵,桃红柳绿。穿行于武陵大地,人们感觉不到一丝蛰伏与倦怠的气息:常德汽贸城一期、常德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常德花卉苗木市场建设正酣;白马湖国际商务商业中心的喜来登酒店忙着装修试营业;南坪乡竹根潭的征拆现场,干部正耐心讲解政策;区城市提质改造指挥部里,11名骨干在分解任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里,干部在深刻剖析自我……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武陵区的干部如此挚爱自己的工作,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和成就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一讲起干事创业就亢奋不已?在武陵区数天的采访中,我们从干部的自信中,群众的笑脸里,寻找到了答案。

    家住梳子巷的77岁大爷关立群,谈起这些年身边的变化时激动地说:“别人说一年一个样,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武陵老人,觉得这些年来真是一天一个样。”

    最近几年,武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最好最快的黄金时期。去年,武陵区作为市中心城区,在担负起“三改四化”、“一改四化”重任的同时,主动作为,取得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公共服务、基层保障、和谐稳定6个“全市最好”的优异成绩。全年区内生产总值增长12.6%,财政总收入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市第一,总量、质量、人均均量,居全市榜首。去年,该区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9项、省级奖励60项,58项工作在全市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武陵人用这样一组闪亮的数据践行着他们“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铮铮誓言。

    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武陵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审时度势,在发展战略调整上先人一步分不开。早在2010年,武陵区财政体制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后,出于错位发展的考虑,作为中心城区的武陵区开始明确现代三产、新兴工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在集中主要力量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逐渐退出工业落后企业,实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政策,有选择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鼓励现有工业转产转型,农业方面突出城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2013年,区委进一步调整发展方略,在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明确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之城、魅力之城、平安之城和幸福之城的发展目标,开启了西城新区、金丹洲现代生态新城的建设,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

    今年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委进一步推进这一发展理念,提出了要加快推进由城市生活区向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转变,由低端生活区向具有鲜明武陵文化特色的高端城区转变;认真打好民生升级、产业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的全年目标。

    年年打胜仗,当然底气足。区委书记罗少挟自豪地说:“在武陵区,由于城市区特殊体制下的无奈,过去不敢想的,现在敢想了;过去担心干不了的,现在干成了!干部自信力的暴增成为了他们敢想敢干、一干就成的强大信念支撑。”几年里,武陵区的发展步伐快速且坚实,适时的战略调整成为干部们的行动指南,力可企及的阶段发展目标连年圆满收官令干部们信心爆棚。这也印证了省委巡视组巡视武陵区后给出的评价:“压力最大、作风最实、环境最优、发展最快、保障最好。” 

    激情点燃希望,自信成就梦想。武陵区干部身上体现出来的激情与自信,成为了他们谱写精气神华章的重要元素,这种激情和自信,是对幸福武陵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许。与此同时,全区百姓的认可度和幸福指数的持续提高,更不断强化着武陵区干部的成就感。

    “为政之本在于安民生,执政之要在于兴一方。”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是武陵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责任,是“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根本。去年,该区35项省、市实事任务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持续扩面、城乡低保全面提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新农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农村五保供养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发放率达100%。教育强区强力推进,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完成学校新建和改造项目6个,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积极组织参加市“百团大赛”和六运会,综合成绩均排全市第一。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加若干个社区网格的“3+N”完美社区建设模式,社区自治功能更加完善。强力推进入户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基本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道路户户通。

    今年,在脉承市委、市政府的三大战役的部署中,武陵区将“民生升温”的目标提升为“民生升级”,虽然是一个字的小变更,却说明了武陵区以往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对这一工作自加压力、持续领跑的坚定态度。建设完美社区,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围绕“三保三就”推进民生改善,尽早将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化解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

    民生工程是一项普惠工程,作为来自于群众的党员干部,在享受到自己赢得的实惠时,老百姓对各类惠民政策的认可和赞誉是他们更高层次的奖赏。全程参与城区小街小巷改造的机关干部钱坤在谈及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大家对街巷改造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赞不绝口,他嘴上虽然是淡淡的一句“是我们搞的”,其实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觉得几个月的起早贪黑、辛勤奔忙是值得的。而这也代表了武陵区近2万名党员的整体心声。

    正是成就感和荣誉感汇聚成了全区党员干部一心谋事、勇于干事的正能量,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除了按照工作要求为老百姓服好务,还再延伸一步,去想一想自己还能够多做点什么。这一点在基层社区干部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城北丝瓜井社区干部四处奔走,迁走了两棵让社区居民闹心的大树;城东体育东路社区为原轴承厂的家属区全部免费安装路灯后,又积极筹措资金,在12栋居民楼的楼道里装上声控灯,支部书记汤婷对此的解释很简单——居民晚上走路更方便;该社区的居民聂运安一脸诚恳地对记者说道着自己身患重病期间社区对自己家庭的关心,“从我看病联系床位、抢救时发动募捐,病愈恢复多次看望,休养时介绍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非亲非故,真的比亲人还亲。”

    这样的小事一桩桩、一件件,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成就了民生工程的砖瓦基石,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随之而来的成就感也促动着党员干部们更加尽心尽力地为民办事。

    武陵——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们坚信,在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支内心具备强大能量的干部队伍的存在,必将涌现更多的现象级的成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