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存折”存出大合力 ——湖南省津市市创新乡村治理工作纪实
村级党组织从软弱涣散到坚强有力,村庄环境卫生从脏乱差到绿净美,村里各项事务从鲜有人问津到如今志愿服务者个个抢着上。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发生在湖南省津市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面对谁来治理、怎么治理乡村的最大难题,津市市在探索中创新了积分制,用三本“小存折”开启了乡村治理的“金钥匙”:以“红色存折”为引领,激励党员主动作为;以“绿色存折”为引领,激励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以“爱心存折”为引领,激励爱心人士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力。
“乡村治理的关键在制度创新,核心在人。三本‘小存折’之所以能把治理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是因为抓住了包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志愿服务者等在内的人,形成了人人想干事、肯干事的良好局面。”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久平表示。
“红色存折” 激活党员干部主动作为
在津市市毛里湖镇青苗社区,一张张摆放整齐的“红色存折”里,记录的并不是存款明细,而是所有党员组织生活“政治分”。
“参加支部党员大会积2分”“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积2分”“为社区献计献策1分”等,2020年5月份月度积分8分,年度积分116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力量。可是以前村里召集党员开会,不是不来,就是迟到、早退,党员并没有发挥带头作用。”说起这本“红色存折”的由来,青苗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洋深有感触。
为了调动普通党员的积极性,2018年,津市市委组织部创新推行“红色存折”制度,依托积分量化管理。
“市委组织部是‘总行’,镇街党(工)委是‘分行’,村(社区)党组织是‘支行’,村(社区)组织委员是‘柜员’。”杨洋说,党员是“储户”,主动向“支行”“柜员”申报积分,及时存入自己的“红色存折”中。存折采用加分制,不设上限,一次最高可加3分。另外,党员如有9类不良记录,也将记入“红色存折”。
为了保障“红色账本”制度有效运行,津市市实行了每月“存储”、每季“亮账”、半年“推优”、年度“结账”、奖惩“兑现”机制。对评议为优秀等级的党员,实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对评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结对帮扶,限时整改;抵触不改者,按组织程序予以除名。党员“红色存折”里的积分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不跨年使用。
“通过每季在党务公示栏中‘亮账’,普通党员会有‘攀比心理’,我积了多少分,他又积了多少分,党员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场面。”杨洋告诉记者。
一本本“红色存折”,不仅激励党员之间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也激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百姓看到这些公示,也会对党员产生信任感,你得的积分越多,越能凸显带头模范作用。”杨洋说。
现在,无论是召集党员开会、学习,还是村里要办什么大事,党员都一呼百应,带头走在前面。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青苗社区通过“大喇叭”发起倡议,号召全村捐赠生活物资抗击疫情。倡议一发出,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群众纷纷参与。我家送来蔬菜、大米,你家拿出腊肉、腊鱼,短短两天,捐赠物资就装满了17辆小货车,第一时间被发往常德、津市市各家定点救治医院和福利院。
津市市现共有党员1.5万名,其中农村普通党员1万余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津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津市市以“红色存折”制度为切入点,解决了在实施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村(社区)党员“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
“绿色存折” 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
毛里湖镇的樟树村东临澧水,西临湖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毛里湖。靠水吃水,村民祖辈都喝湖里的水,有的靠湖里的鱼、虾为业。
“以前的水清澈见底,地里干活渴了,用手捧起来就喝,清甜清甜。”樟树村党总支书记刘立银告诉记者。后来,水里的垃圾多了,浮藻一层层,鱼虾、田螺消失了,村民再也不敢喝湖里的水。不仅湖里,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也堆积如山,一到夏天,苍蝇蚊虫满天飞。
“不能让绿水青山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刘立银说,2015年,樟树村到处学习取经,引导村民垃圾分类减量,成为了津市市“绿色存折”制度实施示范村。
村里首先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教师等组成的村级环卫协会,会长1名,副会长2-3名,按村民人数的0.2%聘请保洁员、回收员。协会主要负责村内垃圾分类宣传、分类垃圾收运、公共区域保洁、农户垃圾费收取等,每周按市场价上门回收分类垃圾1-2次,每月入户检查打分;市财政按村均5万元给予经费运行保障。
村环卫协会向每个农户发放一本“绿色存折”,回收员上门回收农户分类的垃圾,并将回收金额填写在“绿色存折”本上。农户在交售废品积存到一定数量后,可持“绿色存折”到村兑换点换购相应价值的日用品,如牙刷、牙膏、洗衣粉、洗发水、洗洁精以及油盐烟酒茶等,也可直接兑换现金。
垃圾兑换日用品或能直接换钱,村民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得以扭转。记者在村里每家每户门前,都可以看到三个垃圾桶和一个回收废弃衣服鞋子的筐。按照生活垃圾的来源、成分、结构和处理技术,分为可回收垃圾、餐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每户在家门口分类后,村里统一进行收集,再到镇上转运,最后到市里去集中处理。
“现在的毛里湖,从劣V类水质提升到Ⅱ类水质,湖里的鱼虾、田螺、蚌壳又回来了,湖边湿地重新变成了候鸟栖息地。”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目前,津市市“绿色存折”制度已在全市51个村居全面推广,有效带动了“绿色村庄”治理,农户乱丢乱扔垃圾的习惯改变了,收捡规整杂物的习惯正在养成。据初步统计,津市市农村垃圾源头减量达60%,垃圾转运成本下降达70%,可回收垃圾和废弃衣鞋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爱心存折” 激励志愿服务暖乡亲
村里的节庆活动不少,谁来具体操办?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多,家里遇到点事儿,谁来帮忙?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红色、绿色存折制度的基础上,青苗社区率先在津市市推出“爱心存折”,召集农村党员、在家妇女以及节假日返乡的热爱社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协会。协会成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扶贫帮困、村组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节会、应急救助、关心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卫生保健、义务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采取积分制,每1小时为1积分。
村里每年春天的桑葚采摘节、夏季的沙滩狂欢节、秋天的农民丰收节、冬天的腊八节上,总能看到“巧媳妇”周群芳带领社区的妇女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周群芳的“爱心存折”上,记满了她的志愿服务成果。
爱心存折上的积分有什么用?青苗社区主任雷朝霞告诉记者,积分可兑换现金,1分兑10元,或者换取同等价值的日用品;可捐赠,志愿者可以将自己的积分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百姓,受赠者可以在兑换点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申请免费享受同等的志愿服务;可转存,爱心存折卡上一年积分可以直接转存下一年度。每年度内新存积分分别满100分、300分、600分、1000分、1500分的,授予一星至五星的星级志愿者称号,星级志愿者可优先享受各类涉农项目扶持待遇。
不过,志愿者通常都舍不得把爱心积分兑换成钱或物,更多的是选择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青苗社区居民兰小英,今年75岁,年迈体弱,儿子彭红波定居常德,老人平日独自生活,很多重活没办法自己完成。社区志愿者张菊英每天无论多忙都要到兰婆婆家转转,帮她打扫院子、收拾菜园,看到兰婆婆家里一切安好她才安心。兰婆婆的儿子彭红波非常感激社区乡邻平日对他母亲的照顾,每次返乡回家后,便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回馈大家。
“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爱心存折’让大家存进爱心、支取温馨,爱和温暖接力流淌。”津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金华说,乡村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群众脸上的笑容最能说明治理成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