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示范引领】 田园高颜值 富足桃花源——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村集体经济发展见闻

2023-09-26 08:48 来源:常德日报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开栏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2022年常德市确定1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按照“抓示范、树典型、求突破、出成果”的总体构想,全面推进新一轮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常德样板。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成果。




常德日报记者 熊夏明 王伟杰 杨荣国

这是一个高颜值的理想田园,也是一个生活富足的世外桃源。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将桃花源这片世外桃源完美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千百年来,这片神秘的仙境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标杆。

时至今日,这片秘境中的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鸡鸣狗叫的田园生活。特别是2022年以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后盾单位、行业部门和市派驻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指导组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以桃花源旅游为品牌基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乐享社会高速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桃花源镇党委书记唐佳巍铿锵有力地说。

农特产品打开村民致富门

9月14日,我们在市派驻指导组和桃花源镇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五柳湖村村部,穿过宽敞整洁的村部广场,直接来到村集体水产存储间,一股浓烈的海鲜味扑鼻而来。

“这是我们的罗氏虾存储间,现在还只收获了几百斤虾子,准备上市销售!”村支部书记邬海建一边介绍,一边用网兜捞起几只罗氏虾向我们展示。这些罗氏虾通体透明,10多厘米长,都在数两到半斤之间,它们泛着淡蓝色光泽的大钳脚,张牙舞爪地彰显着自己的领地主权。

邬海建掰着手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今年批发价45元/斤算,全村的罗氏虾总产量预计将超过6000斤,仅罗氏虾一项村集体收入将增收近30万元。

五柳湖村养殖的罗氏虾单体在数两到半斤之间,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6000斤 陈欢 摄

“那边就是我们的藤茶加工车间。”从水产存储间出来,顺着邬海建手指方向望去,一台大型炒茶机旁,几位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嫩绿的生茶随着飞舞的茶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五柳湖村是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来,在以邬海建为首的村集体引领下,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从2022年开始,五柳湖村流转了60多亩山塘,开启了稻虾混养的试点,去年投产的60多亩藤茶基地今年也开始收益。

“村民土地流转费、基地务工费加集体经济分红,每户平均增收1万多元!”邬海建介绍。

五柳湖村莓茶种植面积近70亩,解决就业500多人次 陈欢 摄

“黄土坡村最有名的就是紫荷园,面积多达500余亩。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桃花源镇一名负责人介绍。紫荷园堪称田园风光与廉洁文化的完美融合。紫荷园广场有周敦颐《爱莲说》文化石碑,广场地面部分嵌入莲花诗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是当代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俯仰之间品“莲”诗、悟廉义,更加深刻感受到“莲”洁自好、端正淳朴的清廉品质。

同时,莲子种植也成为黄土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紫荷园里,500亩荷塘,品种不一,除了观赏,90%的都可以结莲蓬,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黄土坡村党总支书记唐明珍说,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负责荷塘的运营管理,还就近聘请了10多名村民,其中包括4名脱贫户,负责莲子的采摘、除草、施肥、初加工等工作,按劳计酬,既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为本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农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研学+民宿+水稻、红薯种植,是我们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汤家山村村妇联主席张小桃介绍。

“如何利用好紧临桃花源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这是汤家山村两委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该村最终确定了“合作社+公司+集体”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

时值晚夏初秋,汤家山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跃然眼前:桃林满园、景色宜人,特色民俗体验园、休闲农业体验园、生态宜居风光带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幸福屋场旁,村中老人聚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健身、下棋、阅读,颐养天年;汤家山村为民服务中心党旗猎猎,来此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工会活动等团队建设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这是市派驻指导组和汤家山村村两委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

汤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张贵平告诉我们,一年多来,村两委包组、党员包户,设立党员绿化养护岗,全面完成了农宅“改扩翻”,全村设立了2000亩农宅合作社改革试验区,探索实施汤家山农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成立归园居农宅合作社,发放全省第一本农宅“三权分置”权证,开发了全省第一个“农宅贷”金融产品,推行自住民宿经营、闲置农房入社、资格户合作建房三种模式,实现农村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汤家山村农宅合作社改革经验入选2020年“全省改革案例100例”,让村民的闲房子真正变成钱袋子。

近年来,村两委还尝试了探索延伸村级物业服务,向农户象征性收取“物业费”,物业公司上户收集分类垃圾;由党员牵头成立的爱卫协会每月开展卫生评比。“这些举措,让村里的公共区域清扫保洁有了保障,也引导了村民健康生态的生活习惯。如今的汤家山村正在向和美乡村大步迈进!”张贵平说。

白鳞洲村集体统筹推出的共享电动车,方便游客出行 曾玉英 摄

9月15日上午,我们在白鳞洲村党总支书记黄爱鳆的带领下,骑着共享电动车游览了这个别致的江心洲:阡陌交通、篱笆菜陇,鸡犬相闻……行走于白鳞洲村的田野间,目之所及的旖旎田园风情令人流连忘返,特别是村部几栋70年代的古朴建筑,将我们的思维瞬间拉回到当年的历史维度,恍如隔世。

白鳞洲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沅水流域最大的江心洲,四面环水,拥有独特的“三日同辉”自然景观,是古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的原型地。几年前,湖南卫视热门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五季》在此实拍,将白鳞洲村乡村旅游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黄爱鳆介绍,近年来,白鳞洲村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增效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社会发展和谐美”的“五美”建设目标,搭乘农旅融合发展东风,围绕“全域景区化”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乡土文化等特有优势,同时针对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治理难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白鳞洲式”基层治理新模式,倾力打造“向往的生活”。

由于白鳞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村里基本不通行机动车,为解决游客出行的难题,村集体统筹推出了共享电动车车队,游客只要用手机扫一下码,花费5元便可骑行20分钟,方便又快捷,深受游客们的欢迎,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白鳞洲村依靠江心洲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由党员探路,走出了一条村民共同致富路。

湖南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强当年辞去高薪工作,从沿海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着最初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一方产业,发展一方农村,富裕一方群众,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让儿童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他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在当地流转土地100多亩,带领19名村民,共同打造了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基地日均出产精品蔬菜1至2吨,稳定供应常德市40余家门店,还吸纳不少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

清江铺村、印家铺村也是该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它们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统筹和引领下,各自深度挖掘各自的资源优势,分别以花卉苗木种植和蜜蜂养殖为突破口,带领全村居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千百年来,绿水青山是桃花源最亮眼的底色,生态文明是桃花源人永坚守的初心。近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唐佳巍表示,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守牢底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任务和民生任务。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发展,务必坚持党建引领、村级集体决策、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努力打造好村两委这个发展的“火车头”,充分挖掘党员的带头作用,依靠“桃花源”这块金字招牌,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以此带动所有群众挖掘自身庭院优势,全面推动农民就近务工、家门口就业。

汤家山村火龙果、葡萄种植基地 陈欢 摄

“筑得金巢在,引得凤凰来!下阶段,我们将持续丰富农旅融合业态和载体,做好做强生态休闲农业大文章。接下来,我们将紧扣‘乡村振兴的湖南样板,农旅融合的湖南典范,全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的总体定位,聚焦深入实施‘文旅强区、生态美区’战略,努力锻造出一支过硬的村两委组织,进一步释放党员的引领示范,以‘一村一品’为奋斗指南,加快形成桃花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新局面。”唐佳巍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