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丨扶贫投入“节节高” 脱贫攻坚“粮草足”
决胜脱贫攻坚,“粮草军需”要先行。
2014年,精准扶贫大幕开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奋力书写精准扶贫的精彩“答卷”。全省财政、金融系统闻令而动,多渠道引“活水”,精准“滴灌”助脱贫。
7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年年加码,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全省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握指成拳”助力脱贫攻坚;银信部门推进金融扶贫,金融“活水”润泽贫困乡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全省上下精打细算,集中财力“打硬仗”,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提供“粮草军需”。
(10月11日,龙山县洛塔乡梭洛村,果农在千亩锥栗园将锥栗装车外运。2018年起,长沙市天心区对口帮扶该乡,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种植了群众能长期受益的锥栗3000余亩,惠及300多户农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0余户)。目前,大部分锥栗已经挂果受益。 曾祥辉 摄)
脱贫攻坚战,资金投入是保障。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称,对湖南而言,坚决打赢这场“硬仗”,财力保障要筑牢后盾。
湖南是贫困大省,全省51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682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财政投入压力大。
面对巨大压力,省财政提出过“紧日子”,努力压减其他开支,确保扶贫投入连年递增。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12亿元,对比2013年增长近5倍。
7年来,全省财政对专项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政策优先保障,资金投入总量达488亿元。
专项扶贫资金年年递增,财力性转移支付向贫困县倾斜,积极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省财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大局。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财政投入压力也不断加大。而财政涉农资金分散使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效益难免打折扣。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钟荣华形象地说,精准扶贫要求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如果资金分散使用,引水、放水、用水环节多,容易出现“肠梗阻”,“精准滴灌”或将无水可灌。
2016年下半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湖南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赋予51个贫困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多渠道“引水”。在20项中央财政涉农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对省级相关部门管理的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19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实行“先切块、后分配”,各项资金切块安排到贫困县的比例不得低于55%。
以省为主建立资金“引水”机制,以县为主搭建资金整合使用“放水”平台,通过“联渠引水”到县,化“零钱”为“整钱”,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整”出大格局,“扶”出新成效。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41亿元,累计安排项目超过10万个。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江,整合资金逾20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50多个,贫困村水电路改造升级,旧貌换新颜。财政部驻平江定点扶贫队员兼副县长杨宇称,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资金筑牢后盾,金融扶贫引来“活水”。
针对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难,湖南推出了以“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为核心的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提供“三年期限、5万元以下、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全额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破除资金短缺“瓶颈”。
2015年至今年9月,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81亿元,浇灌产业之花,带动60余万贫困户稳定脱贫。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