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淘宝史”百余张“雕花床”

2012-06-06 15:43 来源:常德民生报 作者:李术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五柳先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而探得的世外桃源,后人皆“不复得路”。《桃花源记》中所述的那片人间净土,无法重现于世,终是世人无法言说的遗憾。公元二零一二,桃花源里五柳湖畔,绿萝掩映瑞雾环绕间,现百床馆楼阁。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桃源女子李安华辛勤奔走十余载,搜购所得“桃源工”雕花木床百有余张,皆存其内。近两千年的光阴流逝,在此化为一瞬;世外桃源美景,尽现于眼前。

穿越千年 探秘“桃源工”
    “桃源工”,是石雕、玉雕、木雕、竹雕等雕刻工艺的简称,因沅水流域尤其是桃源县境内从业者众,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而得名。它起源新石器时代,发展于明代,鼎盛在清代。
    1491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常德,1498年大兴土木修造荣王府,调来京城大批能工巧匠,并召集近城民间工匠参与修造,将本地原有质朴大气的民间雕艺与宫廷雕艺有机交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桃源工”木雕。
    清晚期,慈禧太后崇尚奢华,各地达官贵人、富裕之户上行下效,桃源工匠除屡被召进京为皇室打造雕凿器物、雕饰殿堂楼阁外,各级衙门府第、富庶商人,亦频繁使用,使“桃源工”达到顶峰。然而民国以来,“桃源工”影响日渐衰落。

魂牵数载 情系“桃源工”
   “桃源工”的故事在渐入尾声时得到峰回路转。1989年,桃源人李安华在进京进修期间,一到周末便前往故宫,流连忘返。一日,她与无意结识的一名姓刘的故宫工作人员攀谈之时,说起自己是湖南桃源人,对方惊叹不已,直夸桃源人聪明勤劳。正是从他口中,李安华第一次听说了“桃源工”,并且得知,故宫的雕梁画栋楼阁殿堂,处处皆有桃源能工巧匠的心血。
    1999年,李安华见到了精美的桃源雕刻,一见倾心,自此,开始了“桃源工”收藏。十多年光景,李安华已经收藏“桃源工”雕花床130余张。这个被嘲笑是“拾荒者”的人,如同一个守旧的老者,把流落外地的木雕一一运回常德。
 
百床百景 再现“桃源工”
    当记者有幸踏入这百床馆,雕工精细又绝无重样的“桃源工”雕花床,仿佛一张张绝美的画卷呈现于眼前。走近雕花床,便恰似走进《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人间仙境。
    中国民俗艺术最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桃源工”雕花床,民俗古风色彩浓厚,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来传递人民对美满生活的愿望或追求。葡萄、葫芦、蝙蝠寓意“多子多福”;白头翁鸣唱牡丹寓意“富贵白头”……励志成才、福寿延年、富贵祥和,皆是雕花床主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