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之湖南桃花源 梦想中的“香格里拉”

2012-12-21 14:30 来源:凤凰网 作者:李宁 欧阳习堪 编发 杨杰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图1_副本.jpg

桃仙岭

      湘楚多情,沅澧有幸,陶渊明把这个梦境放在了沅水河畔的桃花源,千百年间亦留下了无数堪比《桃花源记》的美文与诗篇,“桃花源”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的情结,宛若西方人梦想中的“香格里拉”,在岁月的轮回中,积淀着属于自己的馨香。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市区西南35公里的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体景区森林覆被率达到70%以上,古树参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极富便捷的交通设施。

图2_副本.jpg

桃源佳致碑

 

      自古以来,桃花源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世界,牵引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真实所在,也由此流传于世段段佳话 。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故地重游,发现一些奇树雅石陆续不见踪影,看山老者悉数告之:“桃花源乃风水宝地,无奈四周有钱人霸道强占回家,老夫年老力衰,无力看管”。刘禹锡遂命拿来笔墨,在一块大石头上挥毫写下“桃源佳致”,当即请来石匠刻好,立于桃花源入口处。众人见碑刻,知是司马大人要保护桃花源,不得不收敛。村民为感激刘禹锡,修碑亭予以保护。“桃源佳致”碑至今仍保存完好,立于桃花山景区的白虎嘴、青龙嘴之间,掩映在桃花源的青山绿水中。

      及至宋朝,桃花源进入历史鼎盛时期。宋徽宗御笔亲赐“桃川万寿宫”匾额;历史上第一部收辑自晋至宋诸文人写桃花源的诗文《桃花源集》也在宋代编成。当朝的梅尧臣、王安石、苏轼、朱熹、陆游等诗人为桃花源留下大量优美的诗、词和散文。经历朝历代,流传至今。

      桃花源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与历代文人留下的诗文相互辉映,丰富了桃花源文化的内涵,也吸引着人们走近这片神奇的土地,探访心中的世外桃源。

图3_副本.jpg

桃花源渔村夕照

 

      这里有“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有道教圣地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有记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周家岗、采菱城等遗址……

      穿过桃树林,涉过穷林桥,不远处便有一座廊庑环绕的菊圃。廊中有历代碑碣林立,故名碑廊。碑廊尽头,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体态浑厚,风格古朴。

      桃花源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这些更使桃花源增添了历史的厚重和文明、内涵和精神。

图4_副本.jpg

桃花源风光

 

      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大势,依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常德开始了新一轮“世外桃源”的寻梦之旅。从凤凰涅槃,打造全新的桃花源品牌;引进项目支撑,投资40亿元的桃花源古镇文化旅游项目,以连接历史与未来;到文化的引领,打造爱情之都、养生福地 、休闲天堂为主题的新时代世外桃源。

      在省市领导的指导下,桃花源承办的2012中国•常德桃花节,圆满成功,实现了项目落地,推进招商进展,促进投资增长,扩大品牌影响,带来了旅游效益。他们改变官方主办、内部参与的传统形式,将活动范围拓宽到广大群众,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桃花源旅游管理区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桃花源是我们常德的一张名片,十八大的报告让我们对桃花源的开发建设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我们要利用桃花源天然禀赋的优良生态资源,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和谐理念、历史理念,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高度,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桃花源,立足把桃花源做成中国的旅游文化精品。”

未命名_副本.jpg

桃花源古镇鸟瞰图

 

      发展蓝图成型,为把桃花源打造成精品工程,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将通过五年左右的开发与建设,建成景点布局科学、旅游线路合理、基础承载强劲、城市配套齐全的全新的旅游经济强区。桃花源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3个景点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桃花源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成常德市、湖南省新的旅游龙头和旅游名片以及湘西北旅游圈新的增长极。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源是钟灵毓秀之地,作为有千年文化底蕴支撑的产品,桃花源有能力成为常德发展旅游大市、湖南建设旅游强省,打响常德旅游国内外名气、承担起常德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图片提供:刘伯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