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上庄坪的晚稻翻金浪——刘伯源航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置身桃花源里,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稻田在阳光下金灿灿一片。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镇龙虎村有个叫上庄坪的地方,2200亩水田,四面环山,一条名叫廖家河的沅江四级支流滋润着土地。10月19日下午,踏上这片土地,“霸蛮米粉绿色专用稻生产基地”硕大的红字立在稻田边,煞是惹眼。
据桃花源镇农业专干胡乐球说,今年三月,霸蛮米粉华南区总监崔广旭在常德9个区县(市)跑了一半后,来到桃花源,一眼相中龙虎村上庄坪的这片良田。从选址、立牌,到水稻不同的生育期,他们今年已先后五次走进桃花源,踏上上庄坪。
(廖家河滋润着土地——刘伯源航拍)
(秀丽的廖家河树木倒映)
廖家河的水来自龙虎河,龙虎河的水由沅江经水溪而来。今年严重的干旱,龙虎河已是干涸见底。廖家河还能如此秀丽,得益于勤劳勇敢的桃花源人筑坝蓄水保灌溉,也就有了上庄坪的金黄一片。
经崇义、过龙虎两村,来到黄土坡村。稻田里,一台联合收获机轰轰作响,一大片稻子很快吃进“肚里”。水泥路上,一辆卡车已装满金黄的稻谷。种粮大户杨长华说,收完这片,谷子立马送到郑驿烘干厂,后面只等结账拿钱了。后来他告诉笔者,这车稻谷6555公斤,95元/50公斤。
(联合收获机收获晚稻100元一亩——刘伯源摄)
(金黄的新鲜稻谷装满车——刘伯源航拍)
杨长华,黄土坡村4组村民,初中文化,今年51岁,算是新型农民。他说,当种粮大户已有十八九年了。开始流转了60亩,后来不种田的人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增加,现在已达到570亩。除了收割和烘干设备,他自己添置了旋耕机、播种机、无人机、卡车,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500多亩晚稻,请人收割,十来天就可以完成。
杨长华响应国家“粮食安全”的号召,570亩水田基本上全部种植双季稻,早稻种的是名叫湘早籼32的常规稻,晚稻全部是杂交稻。“早稻生产算是风调雨顺,平均亩产1000多斤。晚稻,干旱严重,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一亩减产约200斤左右,有的灌溉有问题的田块基本绝收。”杨长华说,明年继续种植双季稻,把今年的干旱损失夺回来。
(杨长华思考着明年)
与杨长华说话间,一位手拿镰刀、肩挎竹篓的村妇映入眼帘。 她姓万名丕芳,也是龙虎村村民。她说,机械收割,田边的零散稻穗收不到,搁在田里浪费了。自杨长华在家门口收获稻谷以来,她每天都会来田间拾稻穗,一天捡稻穗能收获40多斤谷子。杨长华补充道:“她蛮不错的,让粮食颗粒归仓。”
(拾稻穗,粮食颗粒归仓。)
尽管今年干旱严重,行走在桃花源里广袤的田野,笔者依然能看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干部谢函钊告诉笔者,2022年全区今年实际完成早稻生产面积19546亩,产量8795吨;中稻21179亩,产量10070;双季晚稻8735亩,10月底之前可以完成收割,实现颗粒归仓。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