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的敬老院

2014-11-14 07:30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韩冬 转发 杨杰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11月1日,农历闰九月初九。老人们说着“有福了,今年多过一个重阳节”。这天,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桃花源敬老院里的50多位老人早早起床,和往年一样,院长将戏班子请进院来,老人们相互打听今年上演哪两场大戏。听说今年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联谊,“老小孩们”乐呵呵地在兜里装了几粒糖果儿。

  清早,在雨中搭戏台费了好一番功夫,好在9时开锣时,雨停了。“老小孩们”提着小板凳纷纷从远观的楼房走廊挪到了操场大坪。上午的《郭子仪祝寿》热热闹闹上演,院里的“文化人”宋老告诉身边人:这戏讲夫妻、婆媳相处之道,夫妻间要相敬如宾,对待长辈更要孝敬。

  96岁的刘金云老人是院里年纪最长的,她没出门看戏,窝在房间研究床头的警报按钮,看护人员叮嘱:“身体有不适就使用这个警报器喊人。”不久前,院里给卧床的老人房间加装了监控和警报系统,值班人员可通过控制室电脑屏幕随时了解多个老人的情况。敬老院越来越好,老人们看在眼里,踏实在心里。仅今年一年,敬老院花费30余万元对院内硬件进行升级改造,还加装了中央空调。

  短短一个上午,管理区农村工作办、桃花源镇政府、民进桃源支委、湖南腾丰铸造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批批进院慰问,送来一车车米和油。“今年过冬的储备没有问题了。”夹杂桃源和安化口音的院长肖鹏举合计着。

  肖鹏举是安化人,上个世纪90年代桃花源第一轮旅游开发时只身来到桃花源,当过搬运工、保安,挖过矿,开过砂石厂,通过自己的打拼,生活日渐有了起色。儿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吃百家饭长大的肖鹏举每年过年都会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这是他一直坚守的。记得2008年冰灾那年大年三十,肖鹏举揣着3000元慰问金走进敬老院,敬老院里的冷火炊烟让他忧心忡忡。新年上班第一天,他就找到镇政府,主动请缨照顾老人们,并且承诺不要工资,凭己之力改善敬老院环境。一个37岁无官无职的外地人突然“申请当院长”,一石激起千层浪。镇政府为此事讨论了一个多月,最后是一位敢于担当的干部提议:有人愿意做积德的好事,为什么不能特事特办?

  上任第一天,肖鹏举跟老人们说了两句话,也就是回答了“为什么要当院长”、“怎么当院长”两个问题——是瞎子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带大满身脓包的自己,源于心中那份永久的感恩;一个星期内改善伙食,半年内改变居住环境。

  这一干就是6个年头,如今,敬老院里蔬菜自种,鸡猪自养,自称“才79岁”的生产组组长谢乾坤带领13名组员干得有声有色,哼着戏曲的他,矫健地爬上梯子,把劈成小节的柴火码成一面墙。后勤组的孙荷先进厨房是一把好手,子女都在外地,她和8岁的孙女住在院里一年有余,她笑盈盈地介绍,院里喂了上百只鸡,养了23头猪,每餐荤素搭配,生活是享受。

  “吃好住好还要身体好!”敬老院护理梁颖华一旁插话,她指指活动室内的《敬老院老人健康动态一览表》,从分月记录看,老人们身体状况良好,“院里医疗室的药品是肖院长联系市里的医药协会长期援助的。”

  戏台幕布由肖鹏举亲手设计,他选定今年重阳节活动主题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敬老院里的桃花源”。肖鹏举说,明年此时,老人们的房间将换上新家具、通上热水,生活在“福地洞天”桃花源是一种幸福,在桃花源敬老院里颐养天年的老人们要更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