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遇·桃花源”惊艳亮相2019北京世园会
4月28日晚,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近3分钟的焰火秀闪耀夜空,桃花盛放、流光溢彩,湖南园“湘遇·桃花源”与烟火主题“桃花源记”相映成趣,引人遐想。
时隔20年,历时3年半,北京世园会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作为现实版的桃花源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常德桃花源又将以何种姿态入世呢?
4月底,记者前往北京世园会园区一探究竟。
相遇,桃花源里好风光
4月30日,北京延庆长城脚下绿水逶迤,白云飘渺。晨曦中,微风送来花香,北京世园会迎来了当日的首批客人。
山石作屏,藤萝如荫,松木点缀,繁花簇拥。“湘遇·桃花源”湖南园以一石板铺就的小路为径,引得游人争相探幽。
转过山石,是豁然开朗的山水田园。前行,紫薇造型的清风亭玲珑别致,花枝纤弱的桃花林楚楚动人。左侧,一洼微波轻漾的小湖上,一叶渔舟,几丛莲叶,湖畔鸢尾争艳,溪涧兰草吐芳。水雾轻烟中,身披蓑衣的渔人摆弄着渔篓,一声粗犷的渔调子悠长宛转。
一道紫藤曲廊随湖岸蜿蜒,菊花拥簇的园圃、五彩杜鹃的梯田、竹篱下的葱碧菜地、溪沟旁的疏朗禾田、色调古朴的农家村居,如画卷般一一展开。
据工作人员称,占地面积约2450平方米的湖南园,共栽种植物160多种,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的珍稀品种。展园利用“洞庭”“桃源”“芙蓉”等潇湘地的典型风物和意象,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感序列贯穿起来,分别对应不同的景观主题区,打造出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展示湖南富饶美丽的幸福家园。
入世,开门迎客共享美好
“好一处‘桃花源里可耕田’的田园风光。”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陈志明几乎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在他看来,渔郎湖上垂钓、樵夫树丛砍柴、农人田间耕种、书生竹林诵读,与园中景致和谐共处,让人仿佛置身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体验之中。他感叹:“处处是景,皆可入镜,很精致。”
在细细品味过湖南园原生态的布局设计后,从事多年园林景观设计的徐明被湘园居一面绿意盎然的墙所吸引。原来,这面看似普通的绿墙,不仅养眼,还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能将生活中的无油废水,经层层绿植过滤变回清水。
在得知常德是国内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时,徐明很惊讶,“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表现在外在景观的打造,更在于生态文明内涵的延伸。”对此,他肯定地表示,“一定要找时间去常德看看。”
“一闻就是家乡的味道,能尝一尝吗?” 湘园居院内,赵杰与妻子围着擂茶制作台久久不愿离去。赵杰是鼎城花岩溪人,来北京房山区工作多年,很少回老家,这次来世园会特意来看湖南馆,一进园子就发现了熟悉的风景。“走进这个园子里,心突然就静下来了,这才是我朝思暮想的生活。”赵杰很激动,“终于在北京体会到了。”
与他一道品尝擂茶的李海英,是南京一所中学的退休老师。闻着擂茶香味,老人举杯感叹:教了多年的《桃花源记》,如今才体验到这种理想生活的原貌,悠闲惬意的慢生活,像擂茶一样慢磨出味,太有意思了。
“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美好。”她说。
归乡,人类共同的心灵居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探访北京世园会,这样的情愫总会不经意让游人萦怀于胸,桃花源恰好就是拨动这一情怀的诗眼。
以“匡庐秘境、世外桃源”为主题的江西园也不例外。作为陶渊明的故乡,江西将幻境、雅境、野境、乐境四重意境融入园林中,以酒为水巧妙构成全园水景的源头,以琴湖水涧与假山竹亭构成休闲空间,以花田菊圃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野境,以茶艺表演等公共空间营造乐境,构思颇为巧妙。
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世园会上,由日本著名园艺师石原和幸打造的“桃源乡”,其灵感同样来自《桃花源记》。石原和幸以花与水的幻想空间为设计目标,采用多树种重叠、多色相以及植物颜色的浓淡对比手法,用类似插花的工艺营造远景、中景、近景的幽深空间。同时,搭配亭子与水车,营造出花乡景象。有别于日式庭院的禅意和古典,“桃源乡”中,石原和幸用深浅不一的苔藓布景,呈现“苔痕上阶绿”的意趣,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隐士氛围。
对此,“湘遇·桃花源”湖南园的运营负责人表示,桃花源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东方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像中国从不吝啬珍稀植物与世界共享一样,中国常德桃花源也从不吝啬与世人共享心灵的精神家园。
据悉,在世园会期间,湖南园将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园内盆栽作品和桃花源元素。在7月7日至7月9日的“湖南日”活动中,还将以“幸福湖南,湘聚北京”为主题举办多种文旅活动,向世界展示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形象,传递桃花源天人合一的文化自信。
时隔20年,历时3年半,北京世园会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作为现实版的桃花源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常德桃花源又将以何种姿态入世呢?
4月底,记者前往北京世园会园区一探究竟。
相遇,桃花源里好风光
4月30日,北京延庆长城脚下绿水逶迤,白云飘渺。晨曦中,微风送来花香,北京世园会迎来了当日的首批客人。
山石作屏,藤萝如荫,松木点缀,繁花簇拥。“湘遇·桃花源”湖南园以一石板铺就的小路为径,引得游人争相探幽。
转过山石,是豁然开朗的山水田园。前行,紫薇造型的清风亭玲珑别致,花枝纤弱的桃花林楚楚动人。左侧,一洼微波轻漾的小湖上,一叶渔舟,几丛莲叶,湖畔鸢尾争艳,溪涧兰草吐芳。水雾轻烟中,身披蓑衣的渔人摆弄着渔篓,一声粗犷的渔调子悠长宛转。
一道紫藤曲廊随湖岸蜿蜒,菊花拥簇的园圃、五彩杜鹃的梯田、竹篱下的葱碧菜地、溪沟旁的疏朗禾田、色调古朴的农家村居,如画卷般一一展开。
据工作人员称,占地面积约2450平方米的湖南园,共栽种植物160多种,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的珍稀品种。展园利用“洞庭”“桃源”“芙蓉”等潇湘地的典型风物和意象,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感序列贯穿起来,分别对应不同的景观主题区,打造出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展示湖南富饶美丽的幸福家园。
入世,开门迎客共享美好
“好一处‘桃花源里可耕田’的田园风光。”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陈志明几乎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在他看来,渔郎湖上垂钓、樵夫树丛砍柴、农人田间耕种、书生竹林诵读,与园中景致和谐共处,让人仿佛置身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体验之中。他感叹:“处处是景,皆可入镜,很精致。”
在细细品味过湖南园原生态的布局设计后,从事多年园林景观设计的徐明被湘园居一面绿意盎然的墙所吸引。原来,这面看似普通的绿墙,不仅养眼,还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能将生活中的无油废水,经层层绿植过滤变回清水。
在得知常德是国内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时,徐明很惊讶,“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表现在外在景观的打造,更在于生态文明内涵的延伸。”对此,他肯定地表示,“一定要找时间去常德看看。”
“一闻就是家乡的味道,能尝一尝吗?” 湘园居院内,赵杰与妻子围着擂茶制作台久久不愿离去。赵杰是鼎城花岩溪人,来北京房山区工作多年,很少回老家,这次来世园会特意来看湖南馆,一进园子就发现了熟悉的风景。“走进这个园子里,心突然就静下来了,这才是我朝思暮想的生活。”赵杰很激动,“终于在北京体会到了。”
与他一道品尝擂茶的李海英,是南京一所中学的退休老师。闻着擂茶香味,老人举杯感叹:教了多年的《桃花源记》,如今才体验到这种理想生活的原貌,悠闲惬意的慢生活,像擂茶一样慢磨出味,太有意思了。
“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美好。”她说。
归乡,人类共同的心灵居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探访北京世园会,这样的情愫总会不经意让游人萦怀于胸,桃花源恰好就是拨动这一情怀的诗眼。
以“匡庐秘境、世外桃源”为主题的江西园也不例外。作为陶渊明的故乡,江西将幻境、雅境、野境、乐境四重意境融入园林中,以酒为水巧妙构成全园水景的源头,以琴湖水涧与假山竹亭构成休闲空间,以花田菊圃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野境,以茶艺表演等公共空间营造乐境,构思颇为巧妙。
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世园会上,由日本著名园艺师石原和幸打造的“桃源乡”,其灵感同样来自《桃花源记》。石原和幸以花与水的幻想空间为设计目标,采用多树种重叠、多色相以及植物颜色的浓淡对比手法,用类似插花的工艺营造远景、中景、近景的幽深空间。同时,搭配亭子与水车,营造出花乡景象。有别于日式庭院的禅意和古典,“桃源乡”中,石原和幸用深浅不一的苔藓布景,呈现“苔痕上阶绿”的意趣,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隐士氛围。
对此,“湘遇·桃花源”湖南园的运营负责人表示,桃花源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东方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像中国从不吝啬珍稀植物与世界共享一样,中国常德桃花源也从不吝啬与世人共享心灵的精神家园。
据悉,在世园会期间,湖南园将根据气候变化适时调整园内盆栽作品和桃花源元素。在7月7日至7月9日的“湖南日”活动中,还将以“幸福湖南,湘聚北京”为主题举办多种文旅活动,向世界展示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形象,传递桃花源天人合一的文化自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