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二届“乡村红烛奖”名单出炉 刘奎松等四名教师喜获殊荣

2017-09-06 11:0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杨荣国 通讯员 唐义 点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日前,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选拔,我市第二届“乡村红烛奖”名单正式出炉,全市499名优秀乡村教师上榜,桃花源第一中学教师刘奎松、马家坪小学教师秦银平、中心小学教师万金娥、中心小学教师彭菊枝名列其中。
    为了表彰长期扎根基层,坚守教育的乡村老师,自从去年起,常德市开始设立“乡村红烛奖”。这是常德市近年来继“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重奖名师之后,大面积奖励优秀乡村教师的又一暖心举措。
    为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常德市从2014年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3年间市财政投入资金近3亿元,撬动全市投入资金18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65所;今年,常德市将启动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农村职业教育攻坚等行动计划,使全市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与此同时,常德市在津贴、职称评聘和教师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逐步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石门县自2013年起就配套山区教师人才津贴近2000万元,且严格保障教职工工资总额1.5%的培训经费,近3年来共完成各级培训13000多人次,培训人员以乡村教师为主。石门的做法在全市并非个案,近3年,全市教育投入达200亿元,重点向基础薄弱的乡村学校倾斜。
    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常德市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没有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年限较长教师的职称问题,2015年,常德市在全省率先试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目前常德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人数已达24名,其中乡村学校就有4名。
    目前,全市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在石门等不少区县还出现了优秀青年“回乡从教”、山区孩子回流“村小”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乡村教师拒绝“进城”的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